通讯:“一带一路”助力哈萨克斯坦实现工业愿景——访哈最大化工项目施工现场
新华社哈萨克斯坦阿特劳1月6日电通讯:“一带一路”助力哈萨克斯坦实现工业愿景——访哈最大化工项目施工现场
新华社记者任军 张继业
1月,位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的阿特劳寒风凛冽,但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阿特劳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塔吊高耸,机器轰鸣,车辆穿梭,近2000名中哈工人争分夺秒,热情高涨。
新年伊始,施工关键设施、项目主体之一的挤压机厂房已初显轮廓。占地90万平方米的工地中央,吊装能力1200吨的龙门吊就位,预计将于1月25日完成丙烷丙烯分离塔的吊装工作。
阿特劳项目总承包商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合同金额18.65亿美元,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化工项目。项目设计年产50万吨聚丙烯。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光明告诉记者,阿特劳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下中哈产能合作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赵光明说,阿特劳项目于2018年6月开始土建施工,预计2021年完工。目前项目土建环节基本结束,已进入钢结构安装阶段。从整体上看,工程进度已过半,超过计划施工目标。
赵光明说:“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为项目投入了最强的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从设计、采购到施工都是业务能手。项目设计平台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下属多家企业联合开发,国内数百人的技术团队为项目贡献智力,这在海外化工项目中并不多见。”
化工勘察设计师王吉刚就是众人口中的“最强项目经理”,曾主导加蓬电解锰、土耳其卡赞天然碱等项目。阿特劳项目初期,王吉刚带领的团队与业主方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公司在技术上有不同意见。“我们不能有理不敢说,有错不敢提。通过认真讲解、实地施工,让业主看到实际效果,让他们放心。”
凭借严谨的态度和过硬技术,中方团队逐步赢得了业主的认可与信任。“一开始确实遇到一些困难,但在许多问题上,我们找到了共同语言,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公司副总经理达米尔·阿希莫夫说。“这个项目对哈萨克斯坦非常重要,建成后将促进当地石油化工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海外工作十几年的王吉刚告诉记者,哈萨克斯坦拥有很多资源,只是现阶段还不能完全转化成产品。中国在这方面能力突出,在经验和技术上“推一把”,将有助于哈萨克斯坦经济加快发展。
据王吉刚介绍,目前哈方施工人员近1500人,包括焊工、电工等专业技术人员。“我们一边干一边培养,希望同时留下一批本土技术人才,为哈萨克斯坦的工业化进程贡献力量。”王吉刚说。
27岁的当地小伙占多斯·多斯凯罗夫是施工管理部的一名管道工程师,在项目工作已一年半。“中国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很出色,解决了很多难题。我学会了不少技术,比如封堵700毫米的管道进行打压试验。现在我能解决不少现场问题,这种感觉太棒了!”多斯凯罗夫说。
33岁的艾扎玛尔·纳西布林娜曾留学北京语言大学,现担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我亲眼见证这个项目的建设速度和中哈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我很荣幸参与这个项目,未来阿特劳项目生产的聚丙烯不仅用于哈萨克斯坦本地,还将出口到其他国家。”
结束采访返回途中,记者看到一座尼龙袋编制工厂紧邻阿特劳项目工地,在夕阳余晖中厂房一片绯红。同行的纳西布林娜告诉记者,阿特劳项目投产后,这座尼龙袋厂将不再需要进口聚丙烯颗粒,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是紧密的伙伴和邻居,‘一带一路’正帮助哈萨克斯坦的工业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