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动态(韩国)总第五十一期20250425


微信图片_20250516161913.jpg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高级咨询专家供稿

一、中国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极氪”近期在韩国成立公司法人并注册商标权,着手布局韩国市场。极氪韩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进口汽车及相关产品”“汽车及相关产品零售和服务”材料研制、加工、销售、租借”等。极氪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已完成极氪标志在韩国商标权注册工作。

二、韩中两国经贸部长在首尔举行双边会议,就两国之间的经贸问题以及合作事宜交换意见双方商定今后在双边以及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继续开展互利合作。双方决定将扩大有关关键矿产的合作范围,确保供应链稳定,并通过两国司局级供应链热线、出口管制对话机制等平台就两国供应链相关措施和政策保持沟通。

三、韩国显示器制造商LG Display(乐金显示)将旗下中国广州LCD工厂以2.246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由于韩元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等因素的作用,实际出售价格高出2000亿韩元以上。广州工厂转让工作本月初已完成,LG Display全面终止大型LCD业务。

四、中国雪花啤酒将登陆韩国啤酒品牌喜力韩国表示,将在韩国独家销售中国“雪花”啤酒。雪花啤酒全年销量超过100亿升,排名世界第一。喜力韩国计划先在餐饮店销售瓶装啤酒,今年夏天推出罐装产品,并将销售网点扩展至全国大型超市和便利店。

五、第三届链博会韩国推介会在首尔举行。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治林、韩中科技ICT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崔浈镐等出席并致辞。韩方工商界人士表示,中韩经济高度互补,韩国企业在半导体、新能源电池、人工智能等产业积极布局中国市场。链博会为韩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六、第十三次韩中日经贸部长会议在首尔举行,三国就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形成共识,并商定扩大合作。三一致同意在世贸组织(WTO)改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新成员国加入等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加强合作,并携手推动签署全面且“高水平”的韩中日自由贸易协定。三方还商定在营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稳定供应链、加强出口管制相关沟通、推动绿色和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本次会议在美国政府针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前夕召开,其意义在于共同探讨如何应对挑战,以促进基于三国共同利益的自由贸易秩序发展。

七、韩政府出台钢铁业危机应对方案,对进口钢材实施原产地管理,防范和打击逃避反倾销的行为。由于廉价钢材大量流入,韩国钢铁行业面临困境。加上特朗普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钢铁业面临双重危机。对此政府将修改《关税法》,为防止进口钢材以第三国转口贸易的方式规避反倾销,并简化反倾销调查程序。进口钢材还须在申报阶段提交包括产品规格参数、原产地等信息的证明书。

八、韩智库连续四个月研判经济下行风险扩大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发布报告指出,近期韩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美国经贸政策变化导致经济外部条件恶化,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信心也萎缩。若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落地,企业信心将进一步恶化。消费低迷势头持续,今年前两个月的平均零售销售减少1.1%。服务消费也以住宿、餐饮等主要行业为主低迷不振,前两个月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减少3.7%,休闲服务业减少5.6%。设备投资因半导体投资增加保持良好势头,但建设投资依然低迷不振。

九、韩政府决定针对受美国汽车高关税直接冲击的汽车产业提供约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0亿元)的紧急金融支持。政府计划通过产业银行设立总规模达50万亿韩元的“高新战略产业基金”,在未来五年内重点支持汽车等出口核心产业。为响应政府举措,现代汽车、起亚将携手金融企业和政策金融机构设立1万亿韩元规模的合作基金,支持合作伙伴融资。内需刺激方面,政府将把电动汽车补贴期限延长至今年底。此外,政府还将把自动驾驶技术纳入国家战略项目,扩大研发与设备投资企业的税收减免,同时投入5000亿韩元资金发展高端技术,扩展未来汽车产业的关键零部件供应链。

十、亚洲开发银行发布《2025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下调韩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0.5个百分点至1.5%。亚行去年9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2.3%12月下调0.3个百分点至2%,这次再下调0.5个百分点。亚行指出,韩国利率和居民负债率持续走高、政治不确定性较大,导致居民消费不振和建筑业表现低迷,这是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有美中出口竞争加剧、贸易不确定性等。亚行预测,今年下半年韩国经济将恢复向好回升态势,并将明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1.9%。但该预测未反映美国落实对等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

十一、韩媒体评中美贸易战对韩国经济影响随着韩国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冲突不断升级,其对韩国出口及整体经济的影响已成为重大挑战。去年,中国和美国分别占韩国总出口额6838亿美元中的1330亿美元和1278亿美元,合计占比高达38.1%。从某种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战对韩国可能带来“反射性利好”。由于中国商品被加征高额关税,韩国的同类产品具备更强竞争力,可获得替代性市场份额。但负面影响远大于潜在收益。若特朗普对中国征收60%关税、对其他国家征收10%关税,韩国对华出口可能减少6%,由此导致韩GDP下降1%。韩国对华出口中大约80%是中间产品。如果中国对美出口受阻,需求减少,将直接影响韩国产中间品的出口前景。另外,中国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加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韩国企业已面临结构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若中国对美出口受挫进而削弱其购买力,也将进一步压缩韩国出口空间。此外,若中国加强对欧盟等第三国出口也会对韩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相对于美国,中国经济下滑对韩国的影响更大。今后韩国经济更容易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或两国政策变化的影响。

十二、韩媒体评论称,韩国电池首次在欧洲市场拱手将第一的位置让给了中国企业。这是自2020年正式开启电动汽车市场以来,韩国电池企业首次在欧洲失去领先地位。去年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等韩国三大电池制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总占有率为45.1%,首次被中国企业(合计49.7%)反超。今年以来,欧洲车企对廉价中国电池的偏好更加明显,导致韩国与中国电池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欧盟的碳排放法规对中国电池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巨额碳排放罚款的压力,欧洲企业不得不加速向电动汽车转型。为了减少亏损,车企越来越多地选择购买价格更低的中国电池”。

韩国长期以来专注于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离子(NCM)电池,而中国则以廉价的磷酸铁锂(LFP)电池为先锋,攻占欧洲市场。中国企业在技术和价格竞争力方面均占优势。韩国三大电池企业计划通过加强欧洲本地化生产,与中国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