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动态(韩国)总第四十八期20250121


微信图片_20250205130453.jpg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高级咨询专家供稿

一、韩国经济动向
(1)新年伊始,韩国食品和生活用品售价纷纷上涨。厂商表示,这是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致。零售商则称,因供货价上涨,提价不可避免。部分零食厂商近期以巧克力和棕榈油价格上涨为由抬高商品价格,从而推高了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产品售价。便利店销售的部分洗发水、洗手液、电池等生活用品售价纷纷上涨。化妆品价格也相继上涨。流通业相关人士表示,各种原材料涨价,加上韩元走软,新年的食品饮料和生活必需品价格恐将持续上升。
(2)韩国政府预测2025年经济增长率恐不及2%。企划财政部发布报告,预测今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有关官员称,该数值参考了弹劾总统等政治局势诱发的经济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得到控制的先例。此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虽然居民消费需求有望缓慢恢复,但出口增速将放缓。尤其是美国、国内局势等因素导致近期市场波动性加大,特朗普重返白宫导致贸易利空因素增加的环境下,应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即使排除当前韩国内政治不稳定的负面变数,经济放缓也不可避免。
(3)韩2024年出口总额6838亿美元创新高。由于半导体行业的强劲表现,2024年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2%,刷新2022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6836亿美元)。据统计,半导体出口同比大增43.9%,达到1419亿美元,刷新历史峰值。从出口目的地看,对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出口增长6.6%,达到1330亿美元。其中,芯片、石化产品和移动设备出口表现亮眼;对美国出口增长10.5%,为1278亿美元,连续七年创新高。有观点预测,若美中贸易摩擦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升级,且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重组加速,韩国要扩大对华出口恐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去年韩国进口总值6320亿美元,同比减少1.6%。
(4)韩国银行(央行)决定维持基准利率3%不变。央行去年10月起放宽货币政策并开始降息,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25%,11月调低至3%。这是考虑到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明显,加上年底的戒严、弹劾事态发生后,消费、投资等内需萎缩情况堪忧。此次央行暂停降息则归因于汇率。韩元对美元汇率仍低于1450韩元,且持续走低。若央行再次降息,韩美之间的利差将进一步扩大,韩元恐更为贬值导致汇率再降。
(5)联合国预测韩国今年经济增速将为2.2%。联合国有关机构发布报告,预测韩国今明两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保持在2.2%。联合国给出的经济增速预期高于韩国政府、各大投资银行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预期。报告指出,韩国今年的增长动力将向内需转移,实际工资快速上涨和财务费用的减少将发挥积极作用。
(6)现代汽车集团公布新的投资计划,今年将在国内投资24.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26亿元),较去年增加19%(3.9万亿韩元),规模刷新纪录。集团表示,今年突发的经营变数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故决定在国内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克服危机,将国内作为解决危机的“大本营”。集团今年的投资额中约16.3万亿韩元(67%)将用于整车业务,剩余8万亿韩元则用于零部件、钢铁、建筑、金融、物流、军工等领域。
(7)韩去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5.7%创新高,为345.7亿美元。但实际到位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同比减少24.2%,为147.7亿美元。按投资来源地看,来自日本和中国的投资额同比分别大增375.6%和266.1%,各为61.2亿美元和57.9亿美元。来自美国和欧盟的投资额分别减少14.6%和18.1%,各为52.4亿美元和51亿美元。
二、中韩经济合作
(1)新世界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巴巴国际站成立合资公司“Grand Opus Holding”,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合资法人将于今年正式成立。双方出资比例各为50%,新世界集团将通过实物出资旗下电商平台Gmarket的方式参与合作。由此,Gmarket和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韩国将成为合资公司的子公司,但Gmarket和全球速卖通仍将维持现有的独立运营模式。
(2)企划财政部和韩国银行(央行)指定11家银行为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商。这11家银行包括国民银行、新韩银行、KEB韩亚银行、友利银行、IBK企业银行、KDB产业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央行和企划财政部计划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推动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平稳发展。
(3)三养食品将出资2000亿韩元在中国建厂,这是三养食品首次在海外建厂。工厂预计建在浙江省嘉兴市,将拥有6条生产线,预计2027年1月完工,总投资2014亿韩元。三养食品的火鸡系列方便面人气持续火爆,为了增加供应量,决定增设海外工厂。三养食品的海外销售额占整体收入的80%,而海外销售额中中国的占比达到25%左右。 
(4)中国电车家电和电商企业纷纷进军韩国市场。电动汽车方面,比亚迪于1月16日在韩正式上市。吉利旗下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氪计划从2026年初起向用户交付新车。据分析,随着美国和欧盟对中国产电车加征关税,中国车企积极开拓韩国等第三市场。考虑到中国产电车质量提升,预计其有望在韩国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电子产品方面,小米计划今年上半年在韩开设实体店,并致力于销售REDMI(红米)和POCO等中低端智能手机。小米投资的扫地机器人在韩国市占率位居第一,已进驻乐天、现代等主要百货,主打高端市场。TCL已于2023年设立韩国法人,海信电视入驻韩国电商平台酷澎。电商方面,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速卖通2018年进军韩国市场后取得迅猛发展。截至去年12月,其活跃用户数量为899万,仅次于酷澎排名第二。
韩中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第十轮谈判在首尔举行
(5)1月15日韩中两国时隔4年重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服务贸易和投资后续谈判进程。这是两国自2020年后时隔4年重启正式磋商。韩中自贸协定2015年生效后,两国于2018年3月启动服务贸易和投资后续谈判,至今共举行9次正式磋商及首席代表会议等。
(6)小米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小米韩国先以线上市场为重心,15日起依次推出智能手机、电视机、可穿戴产品、充电宝和扫地机器人五种产品,之后将开设线下实体店。小米旗舰手机14T当天与韩国消费者见面,12GB+256GB版和12GB+512GB版售价分别为59.9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015元)和64.98万韩元,均低于欧洲市场。
(7)代行总统职权的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8日同韩国中国商会人士举行午餐会。崔相穆呼吁中方相信韩国经济韧性并积极投资。崔在开场白上表示,虽然近期韩国政局不稳定,但经济体制在政府紧急应对体系的基础上稳健运行。崔表示,韩中两国1992年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紧密沟通,成为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经济合作伙伴。今年是韩中自贸协定生效十周年,期待两国经济合作能进一步加深。崔还说,政府今后也将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制定更为多样的支持措施。
三、韩国经济分析及展望
(1)韩中贸易结构近十年大变 从互补向竞争过渡。最近十年,韩国对华出口品目中显示器、汽车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出口大幅缩水,自华进口中间产品规模则明显扩大。分析指出,在中国制造业技术和价格优势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韩中双边贸易结构逐渐从过去的分工互补向相互竞争过渡。据韩国贸协发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韩国对华出口十大品目分别是半导体、显示器、无线通信设备、汽车零部件、合成树脂、石化原料、石油制品、计算机、基本石化产品和钢板。然而在2024年(以下均为前11个月数据),其中的汽车零部件、计算机、钢板被挤出前十,显示器和石油制品的名次分别降至第五和第九。分析认为,这种变化与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有关。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增,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在显示器、石化、钢铁等多个领域逐渐失去影响力。值得关注的是,韩国电池产业对中国前驱体、锂等核心材料的依赖度较高,韩国三大电池厂商虽与中企形成竞争关系,但同时这些材料的自华进口规模增势显著。汽车零部件曾是韩国对华出口重点品目,去年则成为韩国自华进口的十大品目之一。分析指出,上述数据反映出韩国对华提供中间产品、中国经加工向全球提供成品的分工结构不再存续,两国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上中国在存储芯片和汽车领域的技术和价格优势快速提升,且这两大品目均为韩国的主力出口品,两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恐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2)韩智库研判政局动荡致使经济下行风险增大。韩国开发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在生产增长减慢、经济复苏势头放缓的情况下,市场不确定性逐渐增大,打压市场信心,经济下行风险随之增加。KDI强调,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国内政局动荡不安,进一步打压了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