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推动中韩经贸合作不断深化---邱国洪大使在“中韩共同发展繁荣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前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
2022年9月29日,作为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系列活动,由韩国贸易协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主办,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韩国驻华大使馆,中国驻韩大使馆支持,韩中文化友好协会、中国电子商会、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共同协办的“中韩共同发展繁荣论坛”在中国北京与韩国首尔同时成功举办。亚经协咨询专家、前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中韩两国各位领导、各位与会嘉宾:
大家下午好!
在中韩两国刚刚迎来值得纪念的建交三十周年之际,韩国贸易协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联合举办中韩共同繁荣论坛,共商新形势下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大计,恰逢其时,很有意义。我作为中国前驻大韩民国大使,今天有机会应邀出席论坛开幕活动,并与我在韩国工作期间的好朋友李揆亨韩国前驻华大使一起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深感荣幸。首先,我谨对主办方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为“深挖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推动中韩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已经迎来而立之年的中韩关系,在中韩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突破冷战格局,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坚持相互尊重,全力深化互利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国与国关系的典范,不仅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双边政治关系水平不断提升,确保了中韩关系虽时有起伏波折,但大局总体稳定,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始终保持不变。二是通过互利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三是通过高水平战略沟通与协作,共同维护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四是人文交流方兴未艾,夯实了中韩关系民意基础。五是协调合作共同应对了各种全球性挑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应有贡献。
上述五个方面的成就中,我认为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中韩建交30年来最为重要、最为亮丽、最为实实在在的成就。
首先是双边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不断创历史新高。两国贸易规模从1992年建交时的约5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623.5亿美元,增长了72倍。两国贸易额在1994年、2005年、2011年、2021年分别突破100亿美元、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如今,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进口、贸易伙伴国。韩国则是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其次是双向投资从建交时的微不足道到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亿美元,尤其是韩国对华近千亿美元的投资,有力地提升了中韩经贸合作质量。中国对韩国的投资虽然累计只有70多亿美元,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增速很快,特别是中国在韩投资实际到位企业累计近8000千余家,占韩国外资企业总量的近20%,已经连续多年跃居韩国外资排名首位。
第三是2015年生效的中韩自贸协定,为两国经贸合作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和机制体制保障。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可以说这一协定是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拉动了双边贸易投资显著增长,促进了两国就业和经济振兴,还为进一步密切两国经贸关系乃至多边领域双边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是不断完善的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增强了两国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中韩银行间人民币与韩元的直接交易始于2014年12月,当时主要通过中国设在首尔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间接进行,主要目的是降低两国企业在货币兑换和交易方面的成本。而今年3月韩国政府批准韩国外换银行开始启动的中韩银行间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则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对韩元的双向直接交易,将给中韩两国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将为两国企业贸易往来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结算安排,一定程度也将有利于两国企业规避来自美国的无端制裁。
三十年来,两国在共同发展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韩关系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能持续向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中韩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能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当前,受新冠疫情持续暴发影响,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中韩两国经济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尤其是今年发生的俄乌冲突更使本已不景气的世界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巨大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仍无眉目的情况下,中韩经贸合作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了新形势下中韩关系的耀眼亮点。
2021年中韩贸易总额为3623.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26.7%。今年上半年中韩贸易往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总额达到1842.5亿美元,同比增长9.4%,超过了同期中日间的1771.4亿美元,全年有望接近甚至超过4000亿美元。届时,韩国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些令人振奋的耀眼数据背后,制约未来中韩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的瓶颈问题也在不断显现。
一是两国贸易总额虽然很高,增长也很快,但结构并不理想。如韩国对华出口存在过度依赖半导体产品的问题。从数据上看,韩国对华出口中,半导体所占比重明显过高,2015年为20%,2022年上半年则扩大到40%。半导体的升级换代和价格变化不仅有周期性规律,而且波动幅度很大。贸易过度依赖半导体,意味着两国贸易总额存在随半导体产业波动而波动的风险。
二是中韩两国以中国为生产基地的传统合作模式,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而且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双方同质竞争一面在上升,互利互补一面在下降。深化中韩经贸合作存在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动能课题。
三是美国因素对中韩提升经贸合作质量的制约越来越大。当前最为突出的是韩国是否加入以及如何加入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问题。这一问题如处理不当,会对中韩经贸合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为韩国芯片产能的60%出口给了中国,且在中韩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很高。如2021年芯片相关的对华贸易额高达760亿美元,占到当年中韩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
面对中韩经贸合作日益显现的瓶颈问题,我认为出路在于突破传统合作模式思维的束缚,共同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大力培育新的经贸合作增长极,并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动构建以经济安全为重点的新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下设司局级常态化联络体制,定期必要时随时就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等重大经济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与协调。从政治、外交和政策层面支持并保障两国企业在日趋复杂的双边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正常经营与合作。
二是深挖合作潜力,培育中韩经贸合作新的增长引擎。共同努力将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氢能源利用、跨境电商、大数据、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物制药、健康养老等产业打造成中韩经贸合作新的增长引擎。这些产业中韩双方各有优势,互补性强,且受美国技术制约不多,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应官民并举、产学结合推动两国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全面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研发并共同构筑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物流链。
三是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即RCEP的生效为东风,推动两国企业联手走向世界,共同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可以东盟地区为主要对象,辅以南亚、中亚等其他双方有条件合作的地区,充分发挥中韩各自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开展“中韩+1”合作,推动实现多方共赢。
四是加快完成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谈判,扩大服务贸易、资本市场相互开放水平,共同增强抵御因疫情和战争冲突而随时可能发生的国际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能力。一个多月前,中国商务部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举行了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首席代表会议,就跨境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并达成诸多共识。如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能早日完成谈判并实施,必将进一步提升双边服务贸易和投资的相互开放与合作水平,全面激发两国的贸易潜力,推动中韩经贸合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我还建议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已有的双边货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安排协议基础上,依据两国经贸合作水平的提升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尽快商签新的更大规模、更加开放、更高水平的双边货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安排协议。为两国企业深化合作,提供更多便利和更高质量的服务。
五是鼓励并推动两国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合作,盘活两国优质中小企业资源,为深化中韩经贸合作增添新的活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合作方面,中国山东省威海市着很好的实践,自2018年以来,已举办四届中韩创新大赛,吸引了两国数千个团队参与,内容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医药生物健康、现代服务等领域,已有数百个项目实际落地或意向落地,成效十分显著。如中韩两国政府有关部门能借鉴威海市的成功做法,积极考虑分别在中国和韩国合作创建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为两国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两国年轻人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必将有利于为新形势下深化中韩经贸合作提供新的动能。
综合来看,深化中韩经贸合作虽然面临不少潜在的瓶颈问题制约和挑战,但从今年上半年贸易往来情况看,两国经贸合作仍然充满活力,达到或超过4000亿美元已经是板上钉钉。只要双方敢于创新合作模式,深挖一切可能的合作潜力,中韩经贸合作在数年内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决不是梦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