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动态(韩国、日本)总第十九期20220225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高级咨询专家供稿
一、韩国
(一)有关三星公司信息与数据:1,三星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居首。 以零售为准,三星电子2021年智能手机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18.9%,位列第一。苹果以17.2%的销量位列第二。随后是小米(13.6%)、OPPO(11.4%)、vivo(9.6%)。从销量同比增幅看,三星电子为0.9%,小米增幅最大,为35.1%,OPPO(32.8%)、苹果(25.5%)、vivo(25.2%)。2,2021年三星电子生产的电视机以销售额为准的全球市场份额为29.5%,以数量为准的市场份额19.8%,连续16年获得冠军。三星QLED电视于2017年正式上市,累计销量仅五年就达到约2600万台,去年一年就售出943万台。3,三星电子去年半导体销售额超过94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29.2万亿韩元,时隔3年超越英特尔,占据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第一位的位置。英特尔的销售额为790亿美元,约为90.4234万亿韩元。
(二)韩国2021年GDP增长4%。 据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数据,2021年第四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全年GDP增长4%,创近11年新高。全年实际GDI增长率为3%,低于GDP增速。
(三)韩政府拟立法管理能源供应链。韩国产业部表示,为确保氢能、关键矿产等能源供应链稳定,政府正在推动制定《资源安全特别法》,将争取在年内完成法案的制定工作。产业部还呼吁民间行业在对未来能源投资、发掘新产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 韩国开发研究院发布报告称,韩国经济保持缓慢复苏势头,但国际油价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和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堪忧。韩国内防疫限制措施和国际需求复苏势头放缓,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报告认为,新冠疫情迅速扩散对服务业的不利影响有限。虽住宿、餐饮业生意萧条,但其他服务业受到疫情冲击不大,就业市场也在缓慢复苏。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金融市场持续震荡,经济不确定性仍处于较高水平。原材料进口价格猛涨,出现贸易逆差,也在减缓韩国经济的复苏。
(五)韩有关经济机构发布报告称,韩企应关注中国“5C“领域的市场新商机。报告指出,中国消费需求去年大幅萎缩,预计中国政府今年将通过多项措施刺激消费。从政府政策和近期市场走向来看,预计在共同富裕(Common Prosperity)、碳中和(Carbon Neutral)、新型消费(New Consumption)、非接触式服务(Contact-Free Service)、中式元宇宙(China's Metaverse),即“5C”领域将出现新的商机。以碳中和领域为例,报告指出,随着中国政府实施绿色消费政策,当地汽车产业将加速进入新能源汽车主导的新阶段,环保品牌、绿色食品等消费也会持续增加。考虑到这五大领域产业将发生多种变化,自然也会衍生出新的机遇。因此,韩企抢占商机非常关键。
(六)专家预测韩国今年经济增速为2.1%。野村证券等表示,因出口增势放缓和内需低迷等原因,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速将为2.1%。这一预期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韩国央行等机构提出的3%。有关人士指出,上述预测与中国经济增速有关。若中国经济发展缓慢,韩国出口增势也会随之疲软。韩国家庭负债猛增,监管部门收紧房贷等因素可能导致民生消费萎缩,而且即将举行总统选举的结果将加大不确定性,这些都是韩国经济的下行因素。
(七)据韩国观光公社发布的数据,2021年韩国接待外籍旅客共计96.7万人次,其中以旅行为目的的访韩游客仅为21.2万人次,仅相当于新冠疫情爆发前水平的1.5%。按国籍来看,美籍访韩游客最多,为7万人次,中国大陆为1.5万人次。
(八)韩2021年对华出口创新高但增速放缓。韩国去年对华出口额为2136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0%,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也是韩国对华出口额时隔三年再次超过2000亿美元。在去年出口中国的韩产消费品中,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品目61个,其中18个超过5000万美元,6个超过1亿美元。护肤品的出口额排名第一,为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洗面奶和手消毒剂排名第二,同比大增185.2%。食品出口排名第三,同比增长47.5%。但韩产消费品的对华出口额增速放缓,市占率也并不占优势。韩国产品虽被中国消费者所认可,但市场定位模糊,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竞争力亟待加强。
(九)韩反垄断机构批准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合并。韩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公正交易委员会”(下称公正委)表示,附条件批准大韩航空收购韩亚航空63.88%的股份。公正委决定批准两家公司合并,但要求两家航司将其各自拥有的机场时隙(Slot)和运输权转移给其他航空公司,限制运费上涨。大韩航空必须在收购韩亚航空股份后的十年间实施上述结构性措施。截至目前,泰国等八国对该收购案审查完毕,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等正在对此进行审查。
(十)中韩自贸协定第四次联委会会议举行。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月底同中国商务部举行《中韩自贸协定》第四次联委会视频会议,就保障能源、矿产资源供应等事宜进行讨论。双方一致认为,2015年12月韩中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为新冠疫情下两国贸易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两国贸易规模从2015年至去年增加32.6%,去年同比增加24.8%,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为3015亿美元。两国商定,若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实施禁止出口措施,需提前通知对方国家,尽量避免出现断货问题。两国还就方便商务人士出入境、构建海运物流网络、通关合作等促进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方案进行了磋商。
(十一)第四次中韩产业合作部级对话1月下旬举行视频会议。 两国就供应链、环保领域的合作方案进行讨论。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文胜煜、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等出席。双方就加强环保、能源效率方面的合作进行讨论,商定积极发展氢能经济等两国企业合作空间大的领域,将合作范围拓展到高效、低碳能源结构领域。韩方呼吁中方关注在华韩国企业因环境管制、防疫措施停工的情况,并为此提供支援。
(十二)SK海力士将对无锡工厂投资127亿元。SK海力士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向运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生产线的江苏无锡法人投资2.39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6.7亿元),这笔资金将于今年底至2025年用于对无锡D-RAM工厂的补充投资。SK海力士于2006年开始在无锡生产D-RAM,并于2019年追加投资1万亿韩元对工厂进行了扩建。SK海力士无锡工厂的D-RAM芯片产量约为公司整体产量的一半,占全球产量的15%。
(十三)LG电子在家电市场超越惠而浦成为“世界第一”。LG电子2021年销售额为74.721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3.8638万亿韩元。销售额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超越世界最大家电企业地位的美国惠而浦,拿下全球家电销售冠军。LG电子表示,高端家电和OLED电视(TV)的销售势头良好推动销售额大幅提升,约60%的销售额来自生活家电和家庭娱乐事业。
(十四)起亚公司与江苏省盐城市政府签署关于扩大投资的协议,将当地法人重组为起亚和盐城市旗下国营企业——江苏悦达集团这两家企业的合资公司,谋求在华市场东山再起。起亚在华销量从2016年的65万辆大减至2017年的36万辆,再减至2021年的12.7万辆。受此影响,东风退出合资公司经营一线,悦达收购了东风持有的25%股份。根据协议,盐城市政府将为起亚扩大中国市场业务板块和盐城工厂生产汽车的出口提供扶持。起亚计划明年起每年推出新型电动汽车,争取到2027年在华推出6种专属电动车。
(十五) 韩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吉利签署电动汽车研发协议。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明信表示,公司已同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公司签署了关于共同研发电动货车并进行生产、销售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尚处于研发规划阶段,双方将共同开发新车型,并在韩中两国同时销售。
二、日本
(一)日本去年四季度实际GDP年率增长5.4%。日本内阁府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显示,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比上季度增长1.3%,换算成年率为增长5.4%。同时发布的2021年实际GDP较上年增长1.7%,虽然是3年来首次转为正增长,但反弹力度有限。
(二) 西武控股公司宣布,将把各地的王子大饭店和休闲设施等国内31个设施出售给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出售额约达1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亿元)。出售后仍然由西武控股的子公司负责运营设施。出售对象包括“东京皇家王子大饭店花园塔”、“札幌王子大饭店”等15家宾馆,以及滑雪场和各地的高尔夫球场。西武控股拟通过减少拥有资产削减固定费用,重振新冠疫情导致恶化的业绩。
(三)日产联盟宣布今后5年向EV投资230亿欧元。日产汽车、三菱汽车与法国巨头雷诺的企业联盟近日宣布,今后5年向纯电动汽车(EV)开发投资2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38亿元)。到2030年投入共35款新型EV。将通过采用统一底盘、共同采购车载电池等削减成本,以提高EV价格竞争力。日产最晚2028年度投入实用的新一代“全固态电池”将在三家公司一同投入使用。日产和三菱汽车在EV销售上曾经领先,但由于其他企业加强了竞争,日产联盟将通过合作来实现反击。此次还公布2026年让三家公司所有车型的80%使用统一底盘、力争到2030年在全球确保220吉瓦时(相当于550万辆日产EV“聆风”)电池生产能力的计划。
(四)日本白色家电出货额6年来首次同比微跌。日本电机工业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21年室内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国内出货额为2.52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2亿元),较上年下滑0.6%,近6年来首次少于上年。新冠疫情导致居家时间增多带来的“宅家需求”告一段落。该工业会分析称,与过去10年的平均出货额相比,去年仍维持了较高水平。对于今后走向,工业会称,由于“奥密克戎”疫情快速蔓延,消费活动难以预测。从种类看,室内空调、冰箱和熨斗分别下滑。另一方面,空气净化器、高性能洗衣机、吸尘器等表现坚挺。
(五)日本电梯厂商在中国发力中低端产品。日本相关电梯企业正在调整业务体制。日立制作所计划将台湾永大机电工业收为全资子公司。三菱电机将于4月重组以电梯为中心的楼宇系统业务,全面涉足生产、销售和维护。这些日本企业瞄准的是深度挖掘世界最大市场中国。据悉,中国的电梯新装需求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三菱电机预测称,2020年度到2025年度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6%。日本企业为保持在中国稳固的立足点,将强化与中国厂商竞争激烈的中低端机型,并以拓展三四线城市为中心。
(六)中国首次成为日本食品最大出口对象国。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2021年农林水产品和食品的出口额比上年增加25.6%,达到创历史新高的1.2385万亿日元。美国和中国的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餐饮需求增长。日元贬值带来的日本产食品价格偏低和国际电子商务的扩大也成为东风。其中,中国大陆增长35.2%,达到2224亿日元,自有可比数据的2001年以来首次跃居首位。日本力争农副产品和食品出口在2025年之前达到2万亿日元,到2030年增至5万亿日元。
(七)日本1月份自华进口额创新高。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显示, 1月出口额为63320亿日元,同比增长9.6%,进口额85231亿日元,同比增长39.6%。来自中国的进口额为21277亿日元,增长23.7%,创历史新高。五金产品和有机化合物推高了整体金额。财务省认为,进口增长的背景在于日企在春节前确保库存。1月日本对中国出口额为11666亿日元,减少5.4%。这是自2020年6月起的19个月以来首次减少。
(八)日本四大车商1月在华新车销量下跌。本田在中国市场1月新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减少6.9%,为14.6641万辆。日产汽车减少8.7%至13.3467万辆,和本田一样连续9个月下跌。马自达减少7.0%至1.9198万辆,丰田汽车1月销量下降21.5%。全球性半导体短缺和新冠疫情再次蔓延导致消费持续低迷,日本四大车商均陷入苦战。有关汽车厂商表示,虽然短期看不确定因素较多,竞争也日趋激烈,但从长期看中国市场依然很稳健。
(九)日本内阁发布的报告称,从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种类占整体的逾2成。在进口的约5000个种类中,来自中国的进口按金额计算占5成以上的有1133个种类,达到23%。除服装、游戏机和口罩等家庭用品外,手机和电脑的占比也很高。报告认为如果进口来源依赖特定国家的倾向增强,应对供应危机等风险将更加困难,有必要强化脆弱的供应链。
(十)日本航空公司近日启动了支援日企面向中国消费者跨境电商的服务。在中国IT巨头腾讯控股的手机APP“微信”上开设专用购物网站,向全国征集企业参加,从商品展示、运送、当地促销活动到结算提供一条龙服务。日航已开始推介地方特色食品和护肤品。还有其他10个都县的企业已决定参加。日航以全国34家营业网点为主收集商品信息,将陆续扩大销售对象。
(十一)日本机器人掌控全球工厂的一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披露,在过去的10年里,工业机器人需求增加了3倍,每年新增需求的45%由日本供货。中国和韩国的占有率分别只有12%和7%。日本的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已成为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存在。日本四大机器人和自动化企业基恩士、发那科、SMC、雷傣光的企业价值比5年前增长了2.5倍。日本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的特点是营业利润率高,且大部分销售额都来自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