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动态(韩国、日本)总第十七期20220121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高级咨询专家供稿


一、韩国经济及中韩经济合作

(一)韩国政府发布《2022年经济政策方向》。文在寅表示,今年经济政策的方向是,力克疫情造成的危机并完全恢复民众日常生活。对于因防疫措施导致小工商业者陷入经营困境,政府将提供抗疫补助、补偿损失和金融补贴等。政府还将全力稳定楼市并进一步加快住房供给,并做好应对供应链、物价、家庭负债、货币政策变动等经济风险因素。韩政府预测去年和今年经济增速为4%和3.1%,预计2021年韩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继2017年突破3万美元之后首次达到3.5万美元,创历史最高值。预计今年消费、投资、出口将实现均衡增长,进而保持快速的复苏势头。但受国内外风险因素增多等影响,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弱势群体的损失不断累积、生活物价上涨、新的两极分化现象等利空因素恐将导致民生难题持续。 

(二)韩将全力提高半导体、未来汽车、生物健康三大产业竞争力。韩政府表示,将力争在2025年前将涵盖系统半导体、未来汽车、生物健康的“三大创新增长产业”(BIG3,又称三巨头产业)竞争力提升至世界第一。全球供应链出现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国家之间竞争加剧,韩国应当在全球三大巨头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政府计划今年向上述三大产业投资6.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8亿元),同比增加43%,并上调国家战略技术扣税率,同时将支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合作、车用半导体供应链国产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组。

(三)韩国生物制药技术出口创新高。去年韩生物制药企业的技术出口累计合同规模达13.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08.4亿元),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出口合同规模最大的要属GC Cell公司签署的细胞治疗药物技术出口合同,为2.09万亿韩元。

(四)2021年进口和出口规模均创新高。韩政府数据显示,2021年韩国出口6445.4亿美元,增长25.8%;进口6150.5亿元,增长31.5%;贸易顺差294.9亿元,进出口总值1.2596万亿美元,双双创历史新高。全球排名上升一位至第八。其中,半导体、石化、汽车等15个主力出口品种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半导体(1280亿美元)和石化(551亿美元)等传统优势行业出口规模刷新历史新高,带动整体出口增长。系统芯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蓄电池、OLED、农产品、畜产品、化妆品的出口额都刷新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出口对象国看,对中国、美国、欧盟、东盟、印度的出口规模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五)LG能源公司市占率将赶超宁德时代。LG能源负责人表示,公司的手动力电池订单量多于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今年在手订单总额达到26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8万亿元)。从长远看,市场份额有望赶超宁德时代。LG能源公司相对于竞争对手拥有压倒性的知识产权优势。公司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份额为24%,在欧洲和美国的份额高达44%和29%,处于领跑位置。

(六)2021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42%创新高。韩国政府称,以申报额为准,2021年韩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为295.1亿美元,同比增42.3%,创下196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实际到位外资180.3亿美元,同比增57.5%。从投资行业看,服务业235.7亿美元,同比增64.2%。信息通信(317.2%)、零售批发流通(139.1%)。制造业仅为50亿美元,同比减少16.2%。从投资国看,美国对韩投资52.6亿美元,同比减少0.9%;欧盟128亿美元,增长169.%;大中华地区75.4亿美元,增长38.1%;日本12.1亿美元,增长52.8%。

(七)韩国2021年海外承包项目接单额为306亿美元,连续两年超过300亿美元。去年,共318家韩国企业在91个国家和地区承接501份订单。按地区看,中东(37%)最多,其后依次为亚洲(30%)、欧洲(15%)、北美和大洋洲(13%)。其中,现代建设和现代工程在沙特阿拉伯承接贾夫拉天然气田建设项目,订单金额为28.8亿美元,是去年的最大订单。

(八)韩产业界关注中国经济放缓对韩对外出口的影响。韩国贸易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对华出口额为1629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占比约25%。对华出口十大主力品目中,半导体占比最高,比重达30.8%,其后依次为合成树脂(6.1%)、平板显示器(4.8%)、石油制品(4.2%)等。仅从半导体出口看,韩国对外出口总量中的39.3%出口中国,可见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依存度之高。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将影响韩国经济。若中国电子产品需求减少,半导体需求将会下滑。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即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对数据中心的投资仍将持续,用于数据中心的高速存储芯片需求大,因此,韩国存储芯片出口不会受较大影响。韩国对华出口品目中八成以上为中间产品。即使中国经济发展乏力,也不会大幅减少中间产品进口。但中国房地产景气不太明朗,可能冲击韩国机械、钢铁产业等。中国需求减少将拖累韩国家电和化妆品的出口。石油化学有关人士表示,中国是韩国石油制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如中国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韩石油制品行业将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九)韩国企划财政部和韩国银行(央行)指定11家银行为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韩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做市商。这11家银行包括国民银行、新韩银行、友利银行、KEB韩亚银行、中小企业银行、产业银行6家韩国商业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这些银行将在外汇市场提供买卖双向报价,引导交易价格,提升市场流动性,以实现结算货币多元化和促进韩元对人民币交易。

(十)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物流公司现代格罗唯视表示,公司将在四川成都设立铁路运输法人“成都格罗唯视SCM有限公司”。格罗唯视由此成为首家在华设立专门从事铁路运输业务的韩国物流商,将借此参与中国国营高速货物列车运营,扩大基础设施的储运业务。格罗唯视计划与中国国营铁路公司直接签署合同,除参与运营成都始发的高速货物列车外,还将承揽全球大型货主的订单,主要经营电子、半导体等往返于中欧之间的集装箱货物,扩大中欧铁路物流的规模,引领欧亚物流市场。

(十一)三星电子新设中国业务创新小组。此举或意在通过制定中国市场新战略,提升旗下智能手机在华市场竞争力,并巩固在华半导体供应链。中国业务创新小组直属三星副会长韩宗熙,下设负责移动终端的MX部门、家电部门(CE)和显示器部门。三星电子此举旨在提升在华业务竞争力。以去年第三季度为准,三星电子在中国市场总销售额中占比居首,为30%。虽然中美两国围绕半导体供应链的竞争加剧,但中国作为三星最大的出口市场,管理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业务不可忽视。

(十二)韩国双龙汽车公司与中国比亚迪(BYD)签署动力电池研发合同和电池组自主生产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合作研发的电池将用于双龙汽车计划于2023年实现量产的U100电动汽车。双方还将共同研发电池组和电动汽车专用平台等。双龙表示,此次合作为汽车电动化趋势下公司新能源车转型的规划构建了基础,有望通过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稳定供应和新车研发确保未来竞争力。

(十三)在华韩企看好今年业绩。韩国贸易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进军中国市场的韩企今年在华销售额与营业利润展望指数从2021年的90和83分别上升至107和103。报告对208家驻华韩企进行了调查分析,展望指数高于100说明多数企业看好日后的业绩。按行业看,纺织服装和其他制造业方面对今年的业绩改善期待较高,化工产业方面的销售和营业利润展望指数大幅下滑。对于今后一两年内对华业务的最大负面因素,22.3%企业回答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提升,18.9%回答用电受限和环境规制等政策不确定性,16.6%回答中国市场需求恢复迟缓,16.4%回答劳动成本上升。

(十四)韩国中小与风险企业振兴公团去年12月在位于青岛的韩国中小与风险企业支援中心开设了“韩中技术交流中心”。该中心旨在通过政府间合作促进双方企业技术交流。在迎来韩中建交30周年之际,振兴公团将积极推进技术转让、合资投资等多种双边合作项目,挖掘中小企业、创投公司之间的技术交流需求。

(十五)韩国交易所公布针对韩国和中国优秀企业及电动汽车、半导体领域龙头企业编制的三项韩中合作指数。指数全称为“韩国交易所(KRX)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SI)韩中合作指数”。三项指数包括“韩交所中证韩中50指数”、“韩交所中证韩中新能源车指数”、“韩交所中证韩中半导体指数”。韩中50指数包括三星电子、NAVER、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两国各25家优秀企业,由50支成分股组成。韩中半导体指数纳入两国半导体产业市价总值排名前15的企业,由30支成分股组成。韩中新能源车指数包括两国电动汽车厂商和电动汽车电池相关企业中市价总值排名前15的企业,由30支成分股组成。韩国交易所表示,期待这些指数能够成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金融商品的指标性指数,并为扩大两国资本市场交流作出贡献。


二、日本经济动态及中日经济合作

(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称,由于关税下调,日本将成为RCEP成员国中的最大受益国,超过中国。日经济产业省等分析认为,RCEP未来可能将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推升约2.7%。以2019年度实际GDP水平换算,相当于增加15万亿日元。2018年生效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据估算将增加约7.8万亿日元,而RCEP超过该水平。日本出口的汽车零部件等工业品中,92%未来将变为零关税。

(二)多数日本企业看好今年经济前景。认为在新冠疫情下开展经济活动的共存模式已逐渐固定下来。根据问卷调查,日本84%的主要企业看好今年国内经济形势。预计个人消费将起到引领作用,从新冠疫情影响中恢复势头此前较弱的内需将成为主导。餐饮、旅游和住宿等行业重现活力。多家制造业企业预测如半导体和零部件供应充足,相关生产将得到恢复。但日本经济恢复运行也面临许多课题,诸如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和以原油为首的原材料价格高涨、日元贬值、供应链混乱等。原油价格虽较前段时间有所回落,但原材料价格高涨和物流费上升令形势雪上加霜。在美国开始收紧银根的背景下,进一步走低的日元汇率也令人担忧。7成受访者认为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弊大于利。

(三)日本政府预测2022年度实际GDP增长为3.2%,名义GDP为3.6%。GDP实际总额估计达556.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万亿元),若能实现将创历史新高。以投资去碳化和数字化等为背景,企业将扩大设备投资,预计增幅达5.1%。个人消费有望回暖,预计较2021年度增长4.0%。得益于2021年11月制定的经济对策,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有望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四季度)水平。日政府同时指出,有必要注意疫情再次蔓延的影响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下行风险。

(四) RCEP生效促使日本增加冷冻蔬菜进口。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日本今后将取消冷冻蔬菜、酒类等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另一方面,由于大米、猪牛肉等主要商品的关税得到维持,不会对日国内农畜产业造成较大影响。冷冻蔬菜加工品目前关税税率为9%,今后将分阶段削减,在第11年取消。冷冻虾进口的关税即刻取消,从中国等进口的冷冻蛤仔的关税将在第16年取消。大米、小麦、猪牛肉、乳制品、砂糖等被定位为敏感品种,不被日作为关税减免对象。出口方面,面向中国的日本酒、扇贝、盒装米饭等今后将取消关税。这些是对华出口的主力商品,或有利于日本生产者。面向韩国的烧酒和巧克力排块、面向印度尼西亚的牛肉和酱油等也将逐渐变为零关税。

(五)日本电机巨头纷纷加强数字化转型业务。日本电机巨头正在加强以数字技术让生活和产业发生变革的“数字化转型”(DX)业务。三菱电机公司去年底在东京都开设了以DX等为主题的展示场所,介绍小型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和人工智能(AI)的老年人设施监控系统等17项服务。NEC公司致力于发展DX业务,计划到2025年度把数字人才增至1万人,实现翻一番。日立制作所也积极推进向DX领域投资。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已成立新公司,专门从事面向地方政府的DX业务。富士Chimera总研预测2030年度的日本国内DX市场规模将达到3.042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87亿元),增至2019年度的3.8倍。   

(六)索尼公司将进军EV领域。索尼公司表示,将举全集团之力全面探讨涉足EV市场,挑战新领域,并在美国举行了新车发布会。发布的样车采用全球畅销的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折射出索尼对涉足EV市场的决心。索尼公司认为,随着全球去碳化趋势的增强,EV市场飞速发展。索尼除相机业务培养的传感器和智能手机相关通信技术外,还有影音制作的多方面经验。这些都将为索尼进入EV汽车领域奠定坚实基础。分析认为,由于索尼涉足EV汽车制造,日汽车制造的势力版图或迎来大变动。2021年在美国新车销量榜上首次跃居首位、实现全球最大销售规模的丰田汽车也积极加强EV市场。丰田到2030年将投资约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将车型增至30款,达到原有计划的2倍。本田则宣布在2040年所有新车“告别燃油发动机”。 

(七)本田公司宣布,与中国合资的“东风本田汽车”将在湖北省武汉市新建纯电动汽车(EV)专用工厂。年产能为12万辆,力争2024年开始生产。东风本田计划今年春季在华发售新款EV“eNS1”,将在新工厂生产“eN”系列。本田的另一家合资公司“广汽本田汽车”今后也将建设EV专用工厂。   

(八)日本观光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访日外国人为24.59万人次,创1964年以来最低纪录。与2020年相比减少94.0%,为迄今最大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