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并购地域偏好转向明显 亚洲和大洋洲最受中企欢迎
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出现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海外并购地域偏好转向明显。
安永日前发给记者的2019年一季度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报告显示,从海外并购地域来看,按金额计,亚洲和大洋洲超过欧美成为最受中企欢迎的海外并购目的地。并且,在海外并购整体趋于谨慎的形势下,中企在大洋洲宣布的并购逆势录得大幅增长(增长81.8%);而在大洋洲主要投向生物医药和消费品等行业。
这较2018年却不同:安永此前发布的2018年全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显示,2018年欧洲仍是中企海外并购金额最大的地区,占中企全球总并购额的六成。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主任杜奇睿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开展经贸合作的大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加上英国脱欧对未来欧洲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近年来,美国以及欧盟国家还加大了对中国投资的安全审查力度,审查范围进一步扩大,审查结果可预期性降低,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投资热情。”
在杜奇睿看来,亚洲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地区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近年来营商环境逐步改善,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由欧美转向亚洲和大洋洲
望华资本创始人、总裁戚克栴对企业并购与投资非常有研究。对于海外并购地域偏好转向的原因,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这是因为美国对在美投资的‘国家安全考虑’严格审查与贸易战因素使中国对美投资大幅下降;同时,亚洲与大洋洲属于‘一带一路’(或广义的‘一带一路’)范畴,而且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资源供给、人文交流等方面均与中国更为紧密,因此投资增长较快。”
安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这是受“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以及中澳关系回暖,预计中企将持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投资。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9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37.6亿美元,同比增长4.2%。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04.8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60.2%;完成营业额180.1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4.5%。
由此,有业界人士还指出,2019年中企对外投资的增长动力和亮点,有望来自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然而,对于欧洲海外并购下降的原因,上述安永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是受英国“脱欧”及新欧盟外商投资审查条例影响,中企在欧洲的并购活动进一步收紧,一季度中企在欧洲宣布海外并购金额同比下降近九成,待英国“脱欧”形势明朗、欧盟新投资审查程序进一步明确后,预计中企在欧洲投资活动有望逐渐恢复。
在新欧盟外商投资审查条例上,曾在今年当地时间3月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理事会通过了针对外商投资的新审查框架。新法于4月份起生效,将有助于欧洲在接收外商投资时,保护当地的安全、公共秩序以及战略性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多元。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占比分别为27.4%、21.0%、9.1%和8.8%。其中流向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对外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7%和18.6%。
对此,戚克栴对记者分析表示:“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直是中资海外投资的重点,因为境外发达地区在这些方面的技术优势比较明显。就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相对传统行业而言,其境外估值偏低,也容易吸引国内的投资者尤其是相关的产业投资者进行投资。”
此外,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在受访专家看来,这说明非理性投资继续得到有效遏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带动下,中企海外并购正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发展。
安永报告显示,从宣布并购交易金额看,2019年一季度中企海外并购主要流向TMT(36.7亿美元,占33.9%)、生命科学(19亿美元,占17.6%)、采矿和金属业(18亿美元,占16.7%),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共占本期总额近七成。其中采矿和金属业、电力和公用事业及生命科学行业同比录得增长,其他行业同比均有所下降。
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周昭媚发给记者的分析中还预计:“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预计TMT 、生命科学及消费品等行业将持续受到跨境资本青睐。”
三大风险不容忽视
并购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途径。然而,中企的海外并购虽然充满机遇,但风险同样也不能忽视。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目前面临哪些风险?就此,杜奇睿告诉记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风险:
一是安全审查风险。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都对中国企业并购当地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建议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应对美欧两个地区保持高度警惕,谨慎评估标的市场价值,避免过高溢价。
二是合规经营风险。“无论绿地投资还是并购,都要高度重视合规经营。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受到东道国及其他各国的高度关注,一旦在环保、劳工、税收、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问题,将可能引发恶意炒作,酿成巨大的风险。”杜奇睿说。
三是美欧各国都对通过离岸市场尤其是避税天堂设计各类架构以避税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架构设计方面要未雨绸缪,对避税设计可能引发的风险要有充分的评估。
戚克栴同样对记者指出,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标的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投资长期无法收回的风险。这在诸多民营及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中,均屡见不鲜。
二是流动性风险。海外并购标的往往在短期内难以再次变现,有的标的即使是上市公司,但由于流通盘太小,缺乏流动性,亦无法用来在应急时偿还借款。近年来,部分民营企业在贷款被收紧时因流动性问题,被迫甩卖境外资产,就是例证。
三是高估值陷阱。因中资出海面临信息不对称、法律及经营环境不熟悉等不利因素,在卖方中介机构的引导与时间压迫下,很容易陷入收购价格显著高于市场或其他竞争对手的“陷阱”。而高估值会显著拉长投资回收期,并加大流动性风险。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祁欢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一定风险。无论投资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均面临风险问题,比如安全审查与行业的限制、对当地法律的不熟悉,尤其是并购中面临环境要求、劳资纠纷、当地社保与保险等问题。
因而对于如何防范这些风险,祁欢建议,有关行业协会与商会应发挥作用,做好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做好尽职调研,了解当地需求和投资风险。一窝蜂地去海外盲目投资,往往会付出很高的代价,同时还会影响国家的声誉。
祁欢还表示:“并非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挣钱,因而企业仍需谨慎进行尽职调查与评估。”因而她建议:“中企进行海外投资前,有必要进行前期的调研与环境的评估,并了解当地劳资的安排(如雇佣当地工人比例、社保以及辞退工人需履行的手续等);企业走出去前应去中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投保;要重视合同,应该雇佣中外律师审查把好关。再有就是关注行贿问题。”
周昭媚也建议:“投资者合理规划、谨慎布局,在全球监管趋严环境下从容应对挑战、优化跨境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