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能源效率合作空间广阔 探寻新气候体制合作之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王晓真)近日,由韩国驻华大使馆和韩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主办的韩中能源效率合作研讨会在京举行。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探讨了两国有关能源效率的政策、技术开发、公共和民间机构的能源效率投资现状,及能源服务产业项目情况,就如何应对未来的新气候体制探寻合作之道。

  韩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官李镐俊表示,中韩两国均已批准《巴黎协定》,提出了各自的应对目标,当下是探讨中韩能源效率合作的理想时机。中韩两国的产业结构都是以制造业为中心,对化石燃料的依存度偏高,能源消耗较大。作为近邻,两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会相互影响,双方有必要共同应对。

  韩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申东炫提出,近年来韩国经济出现低速增长情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呈现分离趋势。据预测,2035年前,韩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终端能源消费、电力消费都将逐年增加。未来韩国能效政策的发展方向是推行能源新产业政策,向需求侧管理主导型能源政策范式转变。例如,以混合能源替代柴油,将发电厂产生的温水用于居民供暖,打造生态友好型城市等。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建国表示,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从不同部门的能源消耗情况来看,工业的能源消耗占比最大。中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针对巴黎气候大会的召开和《巴黎协定》的提出,中国政府作出了自主减排承诺,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而提高能效是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张建国提出,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也会呈现新特点,包括能源需求增长速率放缓、建筑和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上升、煤炭和石油消费减少、电气化水平提高等。此外,人工智能、3D打印、电动车辆、高速铁路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会进一步推动能效改善。

  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主任王健夫表示,中韩两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较大合作空间,尤其是在储能、能源就地转化利用方面可以进一步展开合作。与会专家还就中韩两国公共和民间机构的能源效率改善投资、能源服务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探讨。张建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中韩两国的智库就能效问题研究展开了一系列合作、研讨,但企业方面的合作还较为不足,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http://www.cssn.cn/zk/zk_jsxx/zk_zx/201612/t20161208_33059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