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500余人高层次论坛未发共识 双方公开内情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 邢晓婧】由中国外文局与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25日上午在北京闭幕。此次论坛并未如外界预期发布《北京共识》,对此,中日主办方分别向《环球时报》记者进行了回应。

  “北京-东京论坛”自2005年起开始举办,经过10年的努力,该论坛已成为中日高层次的公共交流平台之一。今年论坛主题为“困难与举措:如何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东亚的未来与中日两国应发挥的作用”。论坛24日开幕,500余名来自中日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传媒界的代表和嘉宾展开讨论。中日代表表示,尽管双方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两国应该以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角度和胸怀对待中日关系。

  对于论坛未能如预期发布《北京共识》,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25日在记者会上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过去举办的十届论坛中,并不是每一年都发布共识。本次论坛讨论的深度、坦诚的程度和热烈的气氛远远超出预期,“我们认为,会议讨论的本身就是最大的成果”。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说,在闭幕式环节,各个分论坛代表分别做了总结性发言,已经非常准确地表述了共识以及分歧,因此,即使不按照原计划发布《北京共识》,大家也能对整个大会的共识和分歧有完整了解。

  “大家可能会以为我们有什么不和,其实不是这样的。”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说,本次论坛收获了“新起点、新高度、新成果”,双方促进中日民间关系友好发展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向《环球时报》记者披露了一个细节:“就在昨晚,中日双方各拿出一份草案,我们发现,在观点、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大方向上,双方内容几乎一样,没有分歧。唯一不同的是在方法论层面,即表述字句等技术性问题,而短时间内完成调整是很困难的,因此没有发布《北京共识》。”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前中国驻日大使陈健对此表示认同:“共同的认识变成共同的文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来日方长,相信我们未来会达成更多的共识。”

  日本言论NPO理事长工藤泰志表示,在他的印象中,过去十次论坛只有两次发布了共识,“一次是在钓鱼岛问题导致中日关系紧张的时期,我们民间一定要站出来表明反战的态度;另一次是2014年,作为论坛新的十年的起点,我们发布共识来强调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http://mil.sohu.com/20151026/n4241240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