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日可合作援助第三国 共同开发基础设施


参考消息网12月4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11月28日发表题为《日中应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上合作》的文章,作者为东洋大学教授坂元浩一。

  文章称,在11月日中首脑会谈实现之后,两国经济关系的焦点转移到“日中高级别经济对话”何时重启上来。

  自第一届安倍内阁时期举行日中首脑会谈、达成“战略互惠关系”以来,日中经济对话举行了三次。双方主要经济官员出席对话,曾探讨过两国通过经济合作对第三国的支援和共同援助等。

  文章称,这里说的援助即政府开发援助(ODA)。通过经济合作的支援包括ODA,日本国际合作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出口金融等其他政府援助以及海外直接投资、银行贷款等民间资金援助。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东盟每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达600亿美元。其中新建设施费用为400亿美元,其余为管理、维护和翻新费用。为满足这一巨额资金需求,同为亚洲国家并有资金余力的日中两国被寄予厚望。

  文章称,日本政府去年5月制定了基础设施系统出口战略,计划在2020年实现约30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19元人民币)的订单收入。对象领域包括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整备、生活环境,新领域包括医疗、农业、宇宙、海洋基础设施和船舶、邮政等。

  在缅甸,中国企业修建了从韩国大宇集团开发的孟加拉湾大型油气田直通云南省的管线。日本首相安倍的首脑营销拉来的生意——迪拉瓦工业区建设工程,也由日本的建筑公司和3家贸易公司在推进。

  文章称,要成功实施大型项目,援助国之间的合作必不可少。要提高企业在海外基础设施投标中的命中率,也应构建从双方政府金融机构融资、支持双方企业的金融体系。日本政府应该利用日中经济对话重启良机,在基础设施战略会议上探讨双方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上合作的问题。

  首先,在政府合作方面,应该活用ODA贷款及其他政府贷款开展合作。笔者2011年与中国国务院的高级专家在北京会面时,曾听到利用日本的资金、技术和中国的劳动力联合支援第三国的提案。在环境等领域的领先技术和管理能力是日企的优势。

  其次,在世界经济自由化浪潮中,基础设施开发也有委托于民间的趋势,官民合作渐成一种标准形式。必须要有这种思维。中英经济对话也在积极探讨官民合作方式,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经济对话之后,也将推进官民合作视为重要课题。

  第三,还应探讨在非洲及其他亚洲以外的地区开展合作的可能性。非洲有100万中国人。美国2010年与中国政府合作,给西非的利比里亚的大学装修校舍。目前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与包括巴西在内的12个国家缔结了以技术支援为核心的援助协议,其实不妨与中国合作,对这些国家开展更多层面的援助。


http://mil.sohu.com/20141204/n406642074.shtml